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重题郑氏东亭

杜甫 杜甫〔唐代〕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华美的亭台立于青翠的山色之中,秋天阳光的照射惊扰了清晖。
崩裂的巨石斜倚着山树,清清的涟漪荡漾着水衣。
霞光下被映成紫色的鱼儿冲岸跳跃,暮色中苍鹰护巢而归。
游罢山亭天色已晚,我继续赶路,残云傍着马一齐奔飞。

注释
郑氏东亭:作者题下原注:“在新安界。”新安县,属河南。郑氏,一说是驸马郑潜曜。
翠微:青绿色的山色。
欹(qī):斜倚。
清:一作“晴”。
水衣:水面上苔藻类植物。
隼(sǔn):一种猛禽。
向晚:傍晚。寻:循着。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重题郑氏东亭》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杜甫此时身处东都洛阳,刚刚成家,且诗才渐渐为众人所知,与显贵秘书监李令问、驸马郑潜曜等有交往。此诗是咏洛阳西不远的新安县(今属河南)郑驸马园亭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5-16
2、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4-55

赏析

  这首诗描写郑氏东亭周围美好的秋色,虽是秋图,却一片生机。前六句写亭前美景,后二句写游罢晚归。全诗移情于景,借景抒怀,自有诗家所特有的含蓄而蕴藉。

  诗的首联、颔联,借华亭翠微,借秋日清晖,借崩石山树,借清涟“水衣”等,一抒心中块垒。只是对这信息量颇大的众多景物,杜甫并未以“列锦式”静态呈现,而是用“入”“乱”“欹”“曳”四个动词嵌入其中。妙用动词,以一系列贴切精妙的动词,化静为动,点染激活,颇能体现杜甫炼字的功力。

  颈联“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冲岸”已经写出写出鱼的跳突排涌,还意犹未尽,再以“跃”写其活泼跳脱;“护巢”写出鸟的疾飞急赴,再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重题郑氏东亭》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郑氏东亭周围美好的秋色,虽是秋图,却一片生机。诗的前六句写亭前美景,以一系列贴切精妙的动词,化静为动,点染激活;后二句写游罢晚归,把一路驰骋中观山看水、逸兴遄飞的快意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移情于景,借景抒怀,自有诗家所特有的含蓄蕴藉。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273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小女

韦庄 韦庄〔唐代〕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李凝幽居

贾岛 贾岛〔唐代〕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蜀道难

李白 李白〔唐代〕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